當初一部描寫明代傳奇的「打嚴嵩」引發了我對明代歷史為背景的京劇的興趣。幾次找來看到了有這一齣鳴鳳劇,在土豆網上,由於當時對京劇不是頗有興趣,所以跳到中間看起,唱的是甚麼聽的不是很清楚,但只知道看到唱的人提筆拿本,唱腔哀淒苦楚卻又正氣凜然,一時只激的我眼眶泛紅。我想這唱的應該是一忠臣的故事,再經查明,這演的竟然就是古今第一忠臣楊少卿。現在轉錄如下,以茲紀錄。
(生扮楊繼盛上唱):【緱山月】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筆劍須誅攘.[四記]三年 宦興落風塵,事業曉雲輕.昨將舊冠重整,義氣滿乾坤.悲凄楚,羨溫生,笑陽城,萬言時事,千古高風,一片丹心.下官楊繼盛,向因諫阻馬市,謫貶萬里邊城,今幸仇鸞奸謀敗露,聖上思我前言非謬,欽陞孤臣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郞之職.且喜不死逆鸞之手,已為萬幸.而又轉遷如此之速,自今已往之年,皆聖上再生之身. 自今已往之官,皆聖上特賜之恩也.我旣已感激天恩,敢不捨身圖報.目今蜥蜴雖除,虎狼入室.嚴嵩父子秉政弄權,妒賢嫉能,誅戮上干首相.賣官鬵爵,取利下盡錙銖.以刑餘為心腹,招羣奸為子弟,若不早除奸黨,必致大害忠良〔勺勺〕. 向日王宗茂徐學詩沈練等雖常劾奏,不過言其貪汚而已.若其大逆無道,聖明尙在未知.下官目覩其奸,豈容坐視.今晚在燈下草成奏章,明早上瀆天聽.倘蒙見准,則朝野肅清,哈哈全全在此一本耳.咳.這奸賊臣僭竊多端,正所謂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這一幅有限的奏章,叫我如何寫得盡㕶.
(唱): 【解三酲】恨權臣協謀樹黨,專朝政顚覆乾綱.我寫不出他滔天的深罪樣.寫不出他欺罔的暗衷腸.這厮罪惡多端,教我從那一欵寫起.吓哈,有了.(唱)只寫他一門六貴同生亂.更兼他四海交通貨利場.還思想,畢竟是衷情剴切.面訴君王.(作手疼介)㕶.才寫得幾行,怎麼手指就痛起來.吖,是了,向年被問官桚壞,終不然有些傷損,故爾疼痛.噯,莫說疼痛,我楊繼盛就死何惜.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 鐵血正義888
有製造謊言的人,必定有相信謊言的人,這也是鐵律。相信謊言的人,並非一定認為謊言是真的,而是願意謊言是真的。所以許多「明察秋毫」的人會對一些只要略動腦子,稍加考察就可以揭穿的妄誕不經之談深信不疑。人們藉著一些「事實」發自己的議論,表現著自己的深邃睿智、悲天憫人,仁慈正義的品格,體驗著居高臨下,審判歷史,臧否人物的快感。歷史上風雲叱咤的人物,在口中筆下乖乖的聽任擺佈,被戴上定性的帽子,畫上小丑的油彩,這樣的快感,是賽過喝酒吸煙,可以讓一些人暫時忘卻現實中的壓抑猥瑣,感到興奮顫慄、毛孔擴張、渾身舒暢的,所以興致勃勃、唾沫橫飛,不覺厭倦,樂此不疲。如果這時候有人告訴他們,他們藉以發議論的事實是假的,站不住腳,是謊言,這就煞風景,掃興了,讓他們覺得不快,甚至惱羞成怒。他們寧願忘卻對謊言的揭穿,繼續躺在謊言上面,發著他們的議論。 我覺得在所謂朱元璋文字獄的問題上,就可能是這樣的情形。 滿清製造的文字獄,在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事實清楚,有他們自己的檔案做證,延續一百四十多年,奴才們的奏摺,皇帝的批示,各各顯露著諂媚的凶虐,恣肆的殘暴,還隱約以這樣的凶虐殘暴作為功績而驕傲。朱元璋製造文字獄,卻不一樣,疑點太大,沒有可靠的證據,但似乎成為了定論,流傳廣,相信者多,其中不乏知名學者如吳晗顧頡剛之類。還每每有人以此作為藉口,明清合論,甚至用來開脫滿清文字獄的殘暴罪行。 我一直對所謂朱元璋製造文字獄的說法感到懷疑,但苦於知識匱乏,無力透徹反駁。但後來看到一篇王春瑜寫的文章《功夫文章學子書》,是介紹研究明史的美籍華人學者陳學霖,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早就有人進行了這方面的考證。 王春瑜說「 學霖先生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明史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海內外有相當一批明史著作,包括影響巨大的吳晗《朱元璋傳》,述及明初文字獄,都依據趙翼《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等資料。說朱元璋炮製「表箋之禍」,……並由此而給朱元璋下結論:『其初學問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誤殺人』。 學霖先生對此未敢輕信。…… 經學霖先生考證,徐一夔壽終八秩,何嘗死於明太祖刀下?來復涉嫌與胡惟庸同黨而死,亦與文字獄無關。如此等等,所舉證據,均確鑿、過硬,堪稱鐵板釘釘,有力地廓清了明初史研究中的幾重霧。 」 陳學霖考證的詳細內容是什麼呢?我在圖書館裡查到了他的兩篇文章,一篇是收錄在陳學霖著的《史林漫識》一書中的《徐一夔刑死辯誣兼論洪武文字獄案》,另一篇是收錄在台灣1981年出版的《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第一冊裡面的《明太祖文字獄案考疑》。 下面我就把陳學霖的考證的基本內容介紹一下(另外還有王春瑜在《明初二高僧史蹟考析》中的考證),然後在此基礎上,說一些我的看法,主要是分析一些下朱元璋製造文字獄的謠言,產生的原因的是什麼,被大肆散播,以至深入人心的原因又是什麼? 陳學霖以及王春瑜考證,在朱元璋製造文字獄的說法涉及的人物當中,凡是可以考察生平事蹟生卒年代的,都和所謂的文字獄沒有關係。他們是徐一夔、釋來復(字見心),蔣清高,守仁,德祥。 比如徐一夔,滿清乾隆年間的趙翼在《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中摘引《閒中今古錄》說:「杭州教授徐一夔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語。帝覽之大怒曰:「『生』者,僧也,以我嘗為僧也。『光』則雉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遂斬之。禮臣大懼,因請降表式。帝乃自為文播天下 」 陳學霖說「《札記》引文是否采自原本,抑誤抄《翦勝野聞》,未易斷定。無論其出處為何,此故事自趙翼傳錄以後,後代學者多予援引。而徐一夔觸犯文字獄忌諱遭斬之說遂不脛而走,人多以為真實矣」 事實真相又如何呢?在光緒年間就已經有人考證徐一夔死於建文二年,年齡八十多歲,當然就不可能死於什麼文字獄。《始豐稿》跋說「……考陳氏善萬曆《杭府志。職官表》,先生洪武六年任教授,下接三十三年會當『革除』,實建文二年(1400),教授為蔣良輔,……約計先生壽終當及八秩矣。世因《翦勝野聞》稱表文忤旨收捕斬之之誣。幾疑不克令終於官,豈非大謬哉」 陳學霖則進一步指出可以按照徐一夔自己的著作來證明他死至少也在建文元年以後。徐一夔寫的文章《故文林郎湖廣房縣知縣齊公墓誌銘》中說齊公「生元至元丁卯,卒洪武庚寅,以明年附葬」,也就是這個齊公生於1267年,死於1298年,明年就是建文元年。徐一夔當然不可能死在齊公前面,所以至少也是死於建文元年之後。再加上一個證據是《杭州府志。古今守令表》中的記載,徐一夔擔任杭府教授,從洪武六年到建文二年,所以「徐氏至建初卒殆無疑問。《翦勝野聞》之荒誕不攻自破。」 關於釋來復,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還是引用《閒中今古錄》說僧來復(見心)的詩句中「有『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之句。帝曰:『汝用'殊'字,是謂我'歹朱'也,又言'無德頌陶唐',是謂我無德,雖欲以陶唐頌我而不能也』。遂斬之」 事實又如何呢?早在明末清初錢謙益就已經加以辯正過了「野史載見心《應制詩》有『殊域』字樣,觸上怒,賜死,遂立化於階下。
田汝成《西湖志余》則云逮其師欣笑隱,旋釋之」「見心《應制詩》載在《皇明雅頌》,初無觸怒事,而笑隱為全室之師,入滅於至正四年。俗語流傳,可為一笑也」 來復(也就是見心)真正的死因是牽連在胡惟庸黨案內,明朝的釋明河寫的《補續高僧傳》中卷二五說「……時山西太原捕得胡黨僧智聰,供稱胡惟庸謀舉事時,隨*季潭、復見心等往來胡府。二公於是得罪」。在釋元賢《繼燈錄》卷五中說「二十四年,山西捕獲胡黨,舉師等往來胡府,坐罪入滅」 再看蔣清高,還是《閒中今古錄》,說他「系元末遺儒,國初任本縣教諭,以表箋誤注被斬於京師」,按《閒中今古錄》作者黃溥的說法表箋禍始於洪武十七年之後,而按照像山縣誌錄的《蔣氏譜》的記載蔣清高「生於元延佑六年(1319年),而卒於洪武九年(1376)官任,並無罹表箋禍被斬」。 接下來是王春瑜考證的明初二高僧守仁和德祥的事蹟,按照郎瑛《七修類稿》中的記載,守仁因為《題翡翠》一詩,德祥《夏日西園》一詩,「被太祖罪之,不善終」。而事實上,守仁根本沒有做過《題翡翠》,「是好事者,附會到守仁名下」,「守仁佛教事業上,與朱元璋合作得很不錯,彼此關係融洽,最後『示寂於寺』,善終天年,所謂不善終云云,實屬無稽之談」。至於德祥,和所謂的不善終,更是沾不上邊,他「一直活到永樂中,有題倪云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有和御製賜赤腳僧詩」,他在永樂中「談笑而逝」,「郎瑛說他因《夏日西園》詩被朱元璋『罪之而不善終』是無稽之談」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自古農曆七月就是「鬼月」嗎?根據台中市民俗公園台灣民俗文物館考據歷史文獻後發現,古時七月不僅非鬼月而是「大吉月」,直到明太祖朱元璋時,因想占七月吉利之天時為帝王所用,因此刻意散布此月為不祥之月一說,而此「愚民」的風俗也流傳至今。
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曆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
農 曆七月何時開始變成諸事不宜,甚至演變成「鬼門大開」的月份?為一探究竟,台灣民俗文物館決定予以考證,發現《詩經》描述七月,未見不祥的記載;梁武帝設 「盂蘭盆齋」,自此民間普遍在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齋」為孝親之供,到唐代仍沿襲;到宋朝為止,並未曾查見七月是鬼月的記載。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由於滿清的緣故有人對明朝極盡汙蔑之能事,好像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實,只要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明朝其實是中國曆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和號稱最強大的漢、唐相比,明朝亦毫無遜色!
長期為明朝邊患的是蒙古,而漢朝則是匈奴。愚昧者總是津津樂道於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可是漢高祖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的解決方案是,漢朝去給單于老婆送禮,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甯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並不適用於整個漢朝,而明朝也有過類似的輝煌。
與唐朝相比。不錯,唐初國力強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後呢?安祿山叛兵和黃巢匪兵以及吐蕃蠻兵都曾攻入長安。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親自在第一線守國門。崇禎皇帝當年,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他不去,有人勸他走,逃到南京,他不逃,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忠於江山社稷。大家想想,這與清廷的鹹豐皇帝致京城百姓於不顧兩度倉狂逃離北京以及清廷末帝溥儀苟且偷生向日本侵略者認賊作父更有著天壤之別。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匡政:十四大網友質問閻崇年!
我怎麼說,也比不上閻老伯的嘴。這不,前些日子,閻老伯說到康熙,對媒體下了一個斷語「最近一千年,沒人超過他」。真敢說呵!他的原話是:「我對他的總結是『千年一帝』,我仔細算了,這最近一千年,還沒有一個人超過他。誰能舉出一個例子說,最近一千年有哪個皇帝超過他?那我就認輸。」學者對媒體這麼說話,也算千年一人吧,差一點發誓打賭了。我想了很久,也沒有鬧清楚怎麼個比法。如此為君王唱讚歌的人實在不多。原網址在此,不信的人可以去看: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8-06/14/content_224706.htm。康熙按下不表,還是說說袁崇煥。
我寫一篇萬字博文,也難談清袁崇煥。我寫上文的本意,只想說說一個學者面對歷史的態度,不要那麼絕對,不要那麼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而已。沒想到網友反應激烈。本想寫一篇細談袁崇煥的文字,哪知很多網友的跟貼已把這個問題說得比較清楚了。跟貼太多,只挑了十四個人的。這都是匿名網友呵,絕對的當代隱士,沒什麼沽名釣譽之心。對此問題有困惑的人,放心看吧!如再有困惑,可直接看更多的跟貼。
既然有了這「三崇之亂」,就讓網友們與閻崇年來一次學術論爭吧!網友的觀點已表達清楚,回不回答看閻老伯自己了。
簡單地編輯了一下,為保持跟貼原貌,錯別字和標點均未作改動。一次貼不下,分兩次貼,短一點、輕鬆一點的放在前面,長一點的放在後面。時間保留最後一貼時間。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866]
(轉錄自明史-卷209)
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懼,思圖報稱,蓋未有急於請誅賊臣者也。方今外賊惟俺答,內賊惟嚴嵩,未有內賊不去,而可除外賊者。去年春雷久不聲,佔曰:「大臣專政」。冬日下有赤色,佔曰:「下有叛臣」。又四方地震,日月交食。臣以為災皆嵩致,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
高皇帝罷丞相,設立殿閣之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嵩乃儼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題覆,先面白而後草奏。百官請命,奔走直房如市。無丞相名,而有丞相權。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也。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明史》修撰的三個階段
1、 1644年清軍入關,不久進佔北京。1645年,清政府設立史館,擬修《明史》。但因為當時政局未穩,南方抗清鬥爭如火如荼,所以實際上修撰工作只是處在準備階段而並未全面展開。滿清之所以做出這個修史姿態,一是為了借此宣佈明朝已經結束,二是為了籠絡明朝遺老和降清漢臣。
2、 直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修史的條件似乎才成熟了,康熙這才下旨全面啟動《明史》的纂修工作。直到康熙、雍正先後去世的1739年(乾隆四年),歷九十多年,經三度修撰、編輯和刪改的《明史稿》終於定稿(武英殿本)並公開刊印和發行。
3、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開工,乾隆四十二年(1777),康熙下旨全面改修《明史》中的《本紀》部分(也包括《列傳》等部分),到乾隆五十四年(17八9),這部重新勘改完畢的新本《明史》乃被收入《四庫全書》。四庫本的《明史》可謂為醜化明朝做出了進一步的貢獻。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康熙元年,吳川大飢。二年,合肥飢。三年春,揭陽飢。秋,交河、寧晉飢。四年春,曹州、兗州、東昌大飢。夏,惠來飢。秋,懷遠飢。冬,烏城飢。六年,應山飢。七年,無極大飢。十年夏,海鹽大飢。秋,臨安、東陽大飢。十一年,永康、峽江、大冶飢。秋,遂安、湯溪大飢。十二年,樂亭大飢。十三年春,興寧、鎮平、京山大飢。十四年,東光飢。十五年春,大冶飢。夏,連平飢。十六年春,嘉應州大飢。夏,鄖縣、鄖陽、鄖西大飢。十七年秋,曲江飢。十八年春,真定府屬飢。夏,興寧、長樂、嘉應州、平遠飢。秋,無為、合肥、廬江、巢縣、博興、樂安、臨朐、高苑、昌樂、壽光大飢。冬,滿城飢。
十九年春,江夏大飢。夏,大同、天鎮飢。冬,萬泉、遵化州、滄州飢。二十年夏,儋州、永嘉飢。二十一年春,桐鄉飢。冬,信宜、真定、保安州飢。二十二年春,宜興飢。秋,單縣飢。二十三年春,濟寧州、剡州、費縣飢。秋,巴縣、江安、羅田飢。二十四年春,沛縣飢。二十五年秋,恭城大飢。冬,藳城大飢。二十六年,博興大飢。二十七年秋,蔚州飢。二十八年春,高邑、文登飢。夏,潛江大飢。秋,龍門飢。二十九年夏,黃岡、黃安、羅田、蘄州、黃梅、廣濟飢。秋,襄垣、長子、平順飢。三十年春,昌邑飢。秋,順天府、保安州、真定飢。三十一年春,洪洞、臨汾、襄陵飢。夏,富平、盩厔、涇陽飢。秋,陝西飢。三十二年夏,慶陽飢。秋,湖州飢。三十三年,沙河飢。三十四年,畢節飢。三十五年夏,長寧、新安、藳城飢。秋,大埔飢。三十六年夏,廣寧、連平、龍川、海陽、揭陽、澄海、嘉應州大飢。秋,慶元、龍南、潛江、酉陽、江陵、遠安、荊州、鄖西、江陵、監利飢。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提交者:田敏銳 加貼在 中國歷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中國歷史五千年許多王朝的軍事實力保持的時間都不同,秦朝,隋朝雖威風一時,才那麼幾年就像被打兔子一樣幹掉了。漢朝軍事,唐朝軍事被大家所樂道,其實也都百年而衰。元朝也就瘋了幾十年,清朝同樣到了康熙以後就基本上誰也打不過了。惟有被輕視的大明軍隊戰鬥力保持的最久近300年。王朝由盛轉衰是歷史的必然性,但是明朝國軍的戰鬥力卻始終未減,其中必然有其國力的大力支持,明朝的軍費從建國到滅亡,一直都是維持在國庫收入80%以上,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原因。最近在研究明史,故給大家講些皮毛,還望見諒莫笑淺。
1352年洪武起兵,明軍初建,採石磯一戰成名。鄱陽湖大破漢王60萬水陸大軍,平定梟雄張士
城。 1367年明軍北伐蒙元,僅僅10個月就收復北京,從齊化門入城,俘虜監國貼木而不花,太蔚左丞相慶童,右丞相張康伯,中丞相滿川,以及宣讓,鎮南,威順等王子。繳獲玉印,成宗玉璽。明軍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將中國拯救出來,推翻了元朝把人分4等的殘暴殖民統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蒙古統治者推翻的國家。
12月明軍收復太原,元將擴廓帖木兒不敢抵抗帶領18人逃亡北方,其餘40000騎兵放下武器向明軍投降。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滿清的康熙與現代的柏楊說,明朝皇宮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因為供應飯食照顧不到,日有餓死者。
這是一張新聞照片,內容是「5月2日,北京故宮遊人如潮。當日,故宮接待遊客11.48萬人次」
由此可知北京皇城塞了十萬人是多麼擁擠到嚇人的事情。而這種笑話式的誇大謊言,還被今人津津樂道,說著慶幸清朝取代明朝等等的理由之一。類似的荒唐誇大多不勝數,尤其能把每個明朝皇帝都講成昏庸的變態。而清代這個歷史上這個最殘忍的壓迫人民,最黑暗貧窮的朝代,今人以經濟層面揭穿「康乾盛世」的天大謊言,殊不知滿清統治的可怕之處還在於思想控制還可以穿越數百年至今,讓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寫道:
「整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得多。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平均分數和明朝的十六個皇帝相比,我以為在數學上簡直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當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當高的負數。」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不知怎麼回事,「康乾盛世」這個詞在最近幾年越來越流行,不知不覺中,很多人開始認為清朝確實曾經有過這樣一個盛世。甚至,我對這個詞也達到了耳熟能詳的程度,有種似曾在歷史課上學過的感覺。後來,我翻了翻以前的歷史課本,經查沒這個詞,我這才釋然了。
現在,我經過多方學習,開始懷疑康乾盛世的真實性了。為了落實這種想法,我多方查找相關資料,經過分析、計算,終於得到這樣一個結論:所謂康乾盛世只是一個謊言,歷史上根就沒有這回事。
下面就由我一步步地從經濟層面來戳穿這個謊言。
我準備從兩個方面來說明問題:一是計算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間真實的經濟狀況,;二是將史學界經常並稱的明朝與清朝在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稅收負擔進行一下對比,可以高下立見。
清朝的主要流通貨幣是白銀,稅收也是以白銀的形式徵收,但計算其國民生產總值卻不需要知道它的年稅收數額。因為清朝前期國家幾乎沒有工商業存在,農業差不多構成清朝的全部生產力,因此只要知道清朝的糧食產量就差不多可以計算出結果了。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明王朝 1449 由嚴寬飾演朱祁鎮,護衛袁彬的演員也是選的很對得起腐女。)
明英宗朱祁鎮的昏庸程度在明代皇帝來算,其實可以排到前幾名的。不說打敗仗賠了幾十萬精兵的性命,最後還錯殺了功臣于謙。不過以一個人的標準而言,他其實有很多可愛之處,不止這時代的腐女對他相當有愛,歷史可以證明,他先後與不少當代的同性有良好關係。而這些官方史料記載的資料,如果不能如當代的同人愛好者的這樣用某些不單純的情感解釋,我們只能判斷就是:朱祁鎮真的很討人喜愛。
其實排除這些,我想還是可以探討,朱祁鎮的人格是怎麼練成的?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明朝的史書大致上都對正德皇帝的相貌做出好評,由於這位皇帝遊歷過民間,看過他容貌的不計其數,大致上公認正德皇帝是明代皇帝少有的帥哥。他的氣質出眾不俗,喜愛音樂結交音樂家並且親自作曲。他的五官是臥蠶眉、丹鳳眼外加一張修長的臉。其身材長挑,與其它皇帝印像中的臃腫不一樣,大概是喜愛運動的結果。
可考的一張官方畫像如下:
但是這如何看也太老了,這位皇帝三十一歲就死去,但畫像看起來好像五十歲了。以中國畫寫內在和抓特點的感覺來說,以及過去的官方審美標準的修飾來看,其中捕捉的正德皇帝五官的神韻應該離民間的口傳以及現代的研究相去不遠,其五官與現代的審美標準也是相近的。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未知)
早上幾年,如果問我想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哪一位帝王,我的回答大概不會離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範疇太遠。如今我早已明白,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中,都有比寫在紙上刻在石頭上的豐功偉績遠為重要的東西。因此,我的答案也換成了明武宗正德皇帝。不過,選擇背後是複雜的心境——我想的並不是成為歷史上的正德,玩一把穿越式的角色扮演;更多的,還是作為旁觀者的、對這位浪漫皇帝的深深同情。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即位的年齡很小,雖然《史記》之後正史的逐漸墮落,已經使「性聰穎」之類的評語氾濫於幾乎每一篇帝王本紀。不過,正德的聰明,可以從當時許多其他的記述、特別是朝中大臣的筆記中,得以旁證。另外,記述中正德的「清秀雋朗」,也完全可以從保存至今的明代帝王畫像中得以驗證。當然,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一種隋煬帝筆法,聰明和漂亮,這些並不為中國傳統所重視的優點,無非是為了正文部分的大加鞭笞做些鋪墊罷了
相信好多同齡人都和我一樣吧,早期的歷史知識,大多來自於當年那套上中下三本的《上下五千年》。這是極好的書。然而,歷史書本身往往最易囿於歷史侷限,譬如關於正德的那一篇。在描述中,正德從小養尊處優,不懂得勤政愛民,更不知道居安思危,耽於遊樂,以國事為兒戲,先寵信宦官劉瑾、後倚重武人江彬,行事荒唐不經,弄得朝政烏煙瘴氣,對股肱良臣的忠言直諫不理不問。這些描述,基本上代表了自當時已降一以貫之對正德皇帝的官方性批判立場;加上對傳統劇目《游龍戲鳳》的曲解,給正德扣上的「荒淫」帽子,還有我家附近的「豹房」地名,一幅活脫脫荒唐皇帝的形象已躍然紙上。
可是,正德到底有多荒唐呢?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民間發現明正德皇帝親筆聖旨
新華社華盛頓12月17日專電 據美國得克薩斯達拉斯地區中文報紙《美中晚報》日前報導, 美國南部地區一位華僑收藏了一份明朝正德皇帝親筆書寫的聖旨。經美國有關文物部門和專業人士鑑定, 這是一件流落在美國民間的中國稀世文物。
據中國民間傳說,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是歷史上有名的「頑童」皇帝,在位16年期間荒淫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祭明太祖文》
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臨時總統孫文,謹昭告於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即,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靈曰:
嗚呼!國家外患,振古有聞,趙宋末造,代於蒙古,神州陸沉,幾及拜年。我高皇帝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不幸季室俶擾,國力罷疲。滿清乘間竊據中夏,嗟我邦人諸父兄弟,迭起迭僕,至於二百六十有八年。嗚呼!我高皇帝時怨時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歲在辛亥八月,武漢軍興,建立民國。義聲所播,天下響應,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復十有七省,國民公議,立臨時政府於南京,文以薄德,被推為臨時總統。瞻顧西北,未盡昭蘇,負疚在躬,尚無以對我高皇帝在天之靈。邇者以全國軍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義,卒使清室翻然悔悟,於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從此中華民國完全統一,邦人諸友,享自由之幸福,永永無已,實維我高皇帝光復大義,有以牖啟後人,成茲鴻業。文與全國同胞,至於今日,始敢告。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此好文焉能不轉?
寫了一篇慨嘆大陸傳統文化沉淪的文字,被有的人認為是鼓吹國粹的遺老遺少。然而,我並不是。我只是覺得心痛。說實話,大陸的各類文藝作品中,歷史題材的數量頗多,只可惜放眼看去,隨處可見辮子,難道中國歷史的重頭是清史?有時看電視,幾乎懷疑自己還是活在愛新覺羅的部族政權之下。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