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好文焉能不轉?


  寫了一篇慨嘆大陸傳統文化沉淪的文字,被有的人認為是鼓吹國粹的遺老遺少。然而,我並不是。我只是覺得心痛。說實話,大陸的各類文藝作品中,歷史題材的數量頗多,只可惜放眼看去,隨處可見辮子,難道中國歷史的重頭是清史?有時看電視,幾乎懷疑自己還是活在愛新覺羅的部族政權之下。

 

  傳統文化為何不昌?正道不行,邪說氾濫,清宮遺毒罪莫大焉。
     
  說清史之一:叛徒翻身
  
  一位叫張鐵林的演員在東京辦個人書畫展,說實話,演藝界裡有這個風雅愛好並拿得出手的真不多見,但我仍舊沒有去觀賞,因為對他在影視劇中的角色有牴觸情緒。他演的著名角色,都是清宮戲的皇帝,自己也被人稱為「皇阿瑪」,而如果演員本人有足夠的文化修養的話,應該以此為恥。為什麼呢?因為多年來在中國流行的清宮戲,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充斥腐朽變態的惡俗品味,更毒害著中國正統的歷史觀和人倫傳統。

 

  舉兩個有趣的例子。一個是遼寧海城建起了尚可喜紀念館,社科院、北大等著名學術機構的研究人士還捧場參加了專題討論會。另一個是福建南安舉辦了「開清重臣洪承疇學術研討會」,來賓規格更高,有我黨黨刊《求是》雜誌原副總編蘇雙碧、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原司長陳琪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總編王宏志,人大等名 校教授若干,當地黨政領導並列席致辭。

 

  尚可喜是什麼人?明朝叛將,為清軍入關充當先鋒,和吳三桂並列為三藩之一。洪承疇是什麼人?明朝督師,兵敗被俘變節,成為清朝佔據中原的重要謀劃者。但是,在現代的研討會上,他們的歷史評價變了。尚可喜是「認清大局,順應潮流,與時同進,把握機會,在歷史轉折關頭能掌握自己命運」,洪承疇是「審時度 勢、安邦濟民,有功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傑出歷史人物」。這樣的論點,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曠古未聞,假如不被糾正,我們賴以維護民族生存的歷史傳統將受到致命打擊。


  這麼說並不過分。尚可喜率明軍火器部隊叛歸後金,扭轉了後金和明的武器裝備對比,此後在清的征服戰爭中有多次屠城的劣跡。洪承疇被俘後,一度傳不屈就義,崇禎帝曾親自祭奠,但事實上這位重臣可能因美人計而屈膝於新主子。按照中國正統的歷史觀,他們是叛徒,貳臣,遺臭萬年。而面對這些公然翻案的研討會,政界學界諸公高高在上,這樣的景象簡直不是發生在中國,連偽滿洲國和汪精衛政權也不致如此。

 

  尚可喜如果是與時同進,那麼袁崇煥、史可法豈不是固步自封,阻擋歷史潮流?洪承疇若能審時度勢,那麼岳飛、文天祥豈不是不識時務,腦子僵化?在我們這一代人的中學課本裡,都學過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故事,他罵的正是洪承疇,也為洪承疇所殺。現在洪承疇若「有利於社會,有益於人民」,夏完淳是什麼?亂黨?暴徒?以此標準,則中國歷史要重寫,成為一部歌頌不抵抗、讚美投降派、鼓勵投機的歷史。


  清宮戲塑造了一個清朝的虛幻美景,也使得人們的歷史觀出現了空前的混亂,彷彿清朝象徵了歷史的進步,甚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正統。這種觀點打著民族平等的旗幟,更是套上了護身符。但歷史自有其固定倫理,不能隨意踐踏踰越。說實話,中國歷史上,尚可喜洪承疇式的人物太多,倘若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投機投降成了「傑出歷史人物」,那還談何民族氣節?一旦外敵入侵,大家都效仿尚可喜洪承疇吧。

 

  不過,叛徒投降派的下場並不見得好。秦檜要容忍老婆被金人玷污,尚可喜到了兒子尚之信便家破人亡。呂布還想投降曹操,但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終於被殺。日本人以文天祥為「武士之鑑」,最恨投降,所以在抗戰中,越是血戰到底的中國軍人越能得到尊重。張自忠被日軍厚葬,楊靖宇得到日軍致敬,苦守衡陽四十多天的方先覺部不但不被害還被釋放,但南京放下武器的十餘萬潰軍,則難逃一死,日軍將領的說法是降兵「不知羞恥,不配生存」。

 

  遺憾的是,今日那些為叛徒撐腰的學者、領導們也不知羞恥,但生存得都不錯。
    
  談清史之二:開倒車   
  
  在時下流行的清宮戲裡,康乾盛世的說法得到了不遺餘力的渲染,彷彿清朝的開國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進步。即使在描寫清季困局的《走向共和》裡,創作者也沒有對中國之所以淪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的原因解釋清楚。光緒帝令人同情,李鴻章鞠躬盡瘁,似乎我國命運原該如此。清朝的歷史罪責,在這樣的氛圍下全部被遮掩了,簡直令人懷疑那些宣傳部門的官員、半吊子學者和編劇導演是不是前清遺老遺少。

  

  去世不久的歷史學者顧誠生前最後一部著作《南明史》是這個研究領域中最出色的著作,他提出:"明清之際,中國向何處去?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問題"。而他分析之後得出結論,清王朝的建立破壞並阻礙了社會生產力進步,打斷了中國歷史的正常發展進程,"是中華民族內部一個落後的、人數不多卻又十分驃悍的滿族上層人士同漢族中最反動的官紳地主勾結在一起的產物"。直白地說,清朝是中國歷史的一次大倒退,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中的一出悲劇。事實上,有類似觀點的學者並非顧誠一人,大家錢穆也在《國史大綱》中將清朝定義為"部族政權",其禁錮思想、摧殘文化達到了幾千年來的最高峰。

 

  由於滿族人數居少,故此採取了一方面以血腥文字獄鎮壓異己,一方面用高官厚祿籠絡順從者的政策,並形成了高度的君主獨裁。而清在入關以前,還處於未擺脫奴隸 制的階段,大臣自稱奴才、三拜九叩等陋習皆始於清,中國傳統的士階層被改造成了要麼卑躬屈膝、要麼拘泥考據的廢人,偉大的道德理想更是絕於顧炎武、黃宗羲那一代。有些不利影響,貽害至今。
 

  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在科學技術上的突然衰落。明朝中期以前,中國科技、經濟發展依然是世界領先,中期之後(1580年)出現落後,但差距不大。最重要的是從皇帝到知識分子,都還有學識和胸襟,能夠對外來挑戰做出積極回應。淺顯而深刻的例子,非火器莫屬。


  永樂年間,明朝已經建立神機營,是為世界最早火器部隊。1521年,明軍初次與葡萄牙人交戰並勝之,繳獲一批火器。此後的抗倭戰爭中,明軍再度繳獲葡萄牙傳到日本的火繩槍。這些先進武器受到政府高度重視,組織研究改良,以火繩槍為例,明軍將射程從100米提高到120米,並發展出連續發射功能。明朝對外來文化沒有妄自尊大的狹隘心態,對外國科技、宗教均抱開明態度,將澳門租借葡萄牙人,某種程度上打開了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1592年開始的抗日援 朝戰爭,令逐步火器化的明軍接受了實戰檢驗。1604年,明軍再戰荷蘭人,損失雖重,但繳獲到紅夷大炮,徐光啟、趙士楨等官員上書請求研究仿製,到1630年,明朝已經能夠大批量生產,直到滅亡前生產佛朗機、紅夷炮幾萬門。明朝後期更是製造出了至今令現代人都歎服震驚的多級反艦火箭,可說是現代反艦導彈的鼻祖!正因為明朝水軍如此發達先進,所以即使是明朝的一省的福建地方水軍,都能大敗當時不可一世的「世界馬車伕」----荷蘭海軍以及西班牙海軍!

  領先全球幾千年的技術基礎一旦啟動,自然結果豐碩。明軍在世界上第一次為火炮加上光學瞄準具,類似轉輪手槍的迅雷銃也出現了,開花榴彈開始用於實戰,而南京戶部侍郎畢懋康發明自動打火燧發槍,和歐洲幾乎同年。中國稍微落後,但能夠奮起直追。明亡之後,失去火器生產後援的鄭成功部隊也能擊敗荷蘭人,可見明軍戰力不弱。

 

  但是,大好局面全部毀於清朝。到了1840年,區區一隻英軍小艦隊已能縱橫中國領海,令大國屈服。為何?清朝火器發展整整停滯150餘年,還用的是明代崇禎年間水準的舊貨。其原因一在於清朝迷戀騎射得天下的老本,二則是因無知而使明末一代火器工匠技術失傳,三是為維護專制統治故意銷毀書籍圖紙。康熙朝為了維護滿族貴族的專制統治,不惜毀壞所有科技書籍,明朝不少科學家著作和西方傳來的科技書籍都在康熙朝被毀,乾隆時期更是大肆毀滅篡改中國傳統文化,編《四庫全書》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收集民間書籍進行銷毀,實際上毀掉了一半書籍,乾隆年間文字獄更是遠甚於康熙雍正兩朝。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最開明的,但他只是好奇心重一些,對鬧鐘的興趣大於堅船利炮,更重要的是他把這些當成個人娛樂而不是用來發展科技和工業製造。這150年,西方將中國遠遠甩在了身後。


  顧誠先生最遺憾的是,如果沒有清朝這次倒退,以中國原有的技術經濟底子,可能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也許中國氣數注定如此。但對一個把中國引入沉淪落後、遭受空前屈辱的政權,成天"盛世""昌明"的胡亂吹捧,只能顯得今人的白痴。

 http://hi.baidu.com/hahhsgsss/blog/item/37f8c0a9d9b264f91f17a23c.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