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滿清的康熙與現代的柏楊說,明朝皇宮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因為供應飯食照顧不到,日有餓死者。

  這是一張新聞照片,內容是「5月2日,北京故宮遊人如潮。當日,故宮接待遊客11.48萬人次」

5111.jpg 

  由此可知北京皇城塞了十萬人是多麼擁擠到嚇人的事情。而這種笑話式的誇大謊言,還被今人津津樂道,說著慶幸清朝取代明朝等等的理由之一。類似的荒唐誇大多不勝數,尤其能把每個明朝皇帝都講成昏庸的變態。而清代這個歷史上這個最殘忍的壓迫人民,最黑暗貧窮的朝代,今人以經濟層面揭穿「康乾盛世」的天大謊言,殊不知滿清統治的可怕之處還在於思想控制還可以穿越數百年至今,讓寫武俠小說的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寫道:

  「整體說來,清朝比明朝好得多。從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個君主,他們的總平均分數和明朝的十六個皇帝相比,我以為在數學上簡直不能比,因為前者的是相當高的正數,後者是相當高的負數。」

  但所謂最強盛的康乾盛世治下的事實,能夠否認這無數起的飢荒嗎?:

  (康熙四十二年)冬,汶上、沂州、莒州、兗州、東昌、鄆城大飢,人相食。
  (康熙)四十三年春,泰安大飢,人相食,死者枕藉;肥城、東平大飢,人相食;武定、濱州、商河、陽信、利津、沾化飢;兗州登州大飢,民死大半,至食屋草;昌邑、即墨、掖縣、高密、膠州大飢,人相食。
  (雍正)九年春,肥城大飢,死者相枕藉。
  (乾隆)十四年春,安丘、諸城、黃縣大飢,餓殍載道,鬻子女者無算
  (乾隆)四十三年,全蜀大飢,立人市鬻子女」、
  (乾隆)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州、縣大飢,人相食

  到底是怎麼把那個在飢荒不斷的統治下評為正數。以今天宏觀的眼光來說是很難以理解與同意的,而那所謂的黑暗籠罩的明朝,在剝去了受到官方謊言所還原的真實面貌是甚麼呢?

  在滿清第一禁書的清初小說《樵史演義》裡所描寫的萬曆盛世:

  「且說明朝洪武皇帝定鼎南京,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四海賓服,五方熙,真個是極樂世界,說什麼神農堯舜稷契皋夔。

  傳至萬曆,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肉諸般食用之類,哪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得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醺醺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玩耍。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

  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員都上本激聒,也不震怒。人都說神宗皇帝,真是個堯舜了。一時賢相如張居正,去位後有申時行、王錫爵,一班兒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權柄又不弄權柄的,坐鎮太平。

  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好不感嘆思慕。

  注意「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

  記得滿清為了美化袁崇煥,原來在明朝人的記述,袁崇煥的長相是很醜陋的。錢龍錫在崇禎三年(1630年)的摺子中說:「崇煥初次陛見時,臣見其容貌醜陋,退謂同官,此人恐難勝任。」這個摺子在《崇禎長編》裏是有記載的。而另一位明朝人張岱在《石匱書後集·袁崇煥列傳》中則稱: 「袁崇煥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極暴躁。」直接說袁崇煥個子很矮,長得像只猴子,並且性格暴躁。

  而到了滿清手裡,為了增加對人民的愚化,一個忠誠英勇的人,最好連外表都是好的。相隔百年之後,袁崇煥竟然就成了一位軒昂男子。現在大多數人見到的袁崇煥畫像是乾隆皇帝命人畫的。

(Yuanchonghuan).jpg  

  這幅畫中的袁崇煥臉長、膚白,具有滿族人的體貌特徵。可見清朝最可恥的不只是經濟與技術的嚴重停滯衰退,還把人民的精神進行簡化與極端化。

  美化一個人的外表看似是小事,其實正是代表人類從具體深入內在理解的能力,退化成只停留在表面。好像金庸小說裡一個個的都是俊男美女,與簡化的人物性格,最終結局的都是以愛情與逃避社會視為最後救贖的情節。金庸小說是純正的後現代文學,原本深長寬大與積極入世的普遍責任感,變得短視狹窄與消極逃避,最後連自我的生命都無法肯定,難怪清末之時不分高官厚爵還是升斗小民,每個人都一股勁的抽鴉片麻痺精神。而這些錯誤直延續到近代的康有為、黃仁宇等主流知識份子,把明朝的衰亡歸疚於中國傳統思想,只有鼓吹「中國封建思想愚昧可惡」「西洋好」,因為無論怎麼樣的改革、進步,那集體的自卑感,仍然因為滿清造成的精神扭曲而難以矯正回來,以及那種激動極端的精神簡化,直延續到今天還扎根在世人普遍的集體潛意識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