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可能是由於年代遠近的關係,今人對於清朝的瞭解比對於明朝的瞭解要多一些,況且《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在論述上也難免對於明朝有些貶低。今人提到清朝,首先想到的是康乾盛世,想到康熙雄才大略,然而說到明朝,則首先想到皇帝昏庸,太監專權,朝政腐敗,似乎就以此判定了明清兩朝的熟優熟劣。事實上,這其中卻存在著許多對明朝的偏見與誤解。明朝後期無疑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但是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明朝自1368年開國,1644年滅亡,存在了二百七十八年。清朝1644年立國,1912年滅亡,存在了二百六十八年,單從朝代的壽命上,清朝就已不及明朝,而結合兩個時代的整個發展里程,我們可以發現,明朝同樣存在著眾多閃光的亮點,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還是武功,明朝都建立了赫赫的功業,出於還歷史以真實的需要,我們有必要認識一個真正的明朝。

  世人對明朝的第一大抨擊,在於明朝的專制制度和特務組織。尤其以錦衣衛制度頗遭非議。事實上,朱元璋最早建立錦衣衛的初衷,自有加強獨裁的目的,但也是出於懲治腐敗的需要。明朝立國以來,吸取宋朝滅亡的教訓,深感法令寬鬆,導致機構冗贅,吏治腐敗,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於是明開國後針對官吏訂立了苛刻的法律。規定貪白銀六十兩者,處扒皮塞草之刑。但儘管如此,明朝初立國時,除了劉伯溫徐達等少數清醒者之外,大批功臣都居功自傲,橫行不法,多有劣跡。甚至連朱元璋的女婿也以身試法。為穩定統治,朱元璋方才痛下殺手,嚴懲貪官。之後出於監督官員的目的,朱元璋設置錦衣衛,並規定錦衣衛的首要職責是「查處各地官吏不法行為。」明初所查處的官員,除開國功臣外,更有一大批橫行不法的貪官污吏。明成祖時代又加設東場。明朝立國時,錦衣衛的存在還是有效的遏制了腐敗的蔓延,保證了吏治的清明,為穩定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然,隨著專制制度的加強,錦衣衛制度的消極作用日益明顯。畢竟一個建立在高度獨裁基礎上的特務組織,作用也是有限的,假若統治者昏庸無能,那這樣的組織也必將造成冤案叢生,禍害社稷。朱元璋和朱棣時代錦衣衛和東廠的作用主要在於懲治腐敗,因為二人都是英武能幹的皇帝,因此這種制度的積極作用相對大一些,隨著後代子孫的無能,這種制度必將加劇政治的黑暗。但比之清朝,明朝的專制制度還是有開明一面的。明朝建立的大學士制度防止了宰相專權,並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以至明朝中期雖然皇帝昏庸無能,但國家的大政方針依然能有條不紊的執行。有明一代,杖斃文官無數,但其家人並沒受到太大株連。馮夢龍的小說《三言》寫明朝忠臣的遭遇,與清朝時代的文字獄大案相比,其命運要幸福的多。清朝雖沒有杖斃一個官員,但恐怖的文字獄株連九族,讓士大夫們早已敢怒不敢言。明朝如此專制,尚且能容下海瑞這樣的直臣,尚且能容許東林黨在民間講學,而雍正皇帝只因一句「清風不識字」,就將作者滅了三族。相比於明朝,清朝的專制統治更為殘酷,清朝統治者的氣量也更為狹小。

  今人說清朝勝於明朝,一個直觀的論據就是國家疆域。甚至電視劇《康熙王朝》裡,康熙也因為收復台灣而對朱元璋墓得意的說了句「大清遠勝於大明」。若明太祖在天有靈,豈不啞然失笑。台灣並非清朝時才成中國領土,明朝時就已在台灣建立了有效的統治,17世紀初還曾為保衛台灣與**發生戰爭,只因後期調動福建駐軍北上抗清,才給了荷蘭人佔領台灣的機會。當然,今天人說清朝勝於明朝,是因為清朝在東北,蒙古,西北以及西藏都建立了有效的統治,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但事實上,明朝鼎盛時期,其控制區域並不亞於清朝。清朝時期,西北蒙古和青海時常叛亂,終雍正一朝都難以平定,而青海自徐達驅逐王保保勢力收復之後,終明一世歲歲來朝。明朝時期的西藏青海尚處於各部落割據群龍無首的狀態,其部落首領均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承認自己是中華的一部分。明朝在西藏設立都指揮司,對其進行有效管轄。並冊封其宗教首領。明朝在雲南封沐英為王。其管轄區域遠大於元朝時代的雲南疆域。乾隆時代為平定雲南一土司,耗費白銀三千萬兩,死傷士卒萬人,鏖戰四年才告平定,明朝時雲南卻從未發生過如此叛亂。

  在西北和蒙古方面,今人津津樂道清朝滿蒙一統的局面,嘲笑困擾明朝百年的北虜之患。但滿清時代的蒙古已經分崩離析,力量單薄,統治起來自然相對比較容易一些。但明朝時代,北元雖滅,但蒙古割據勢力也依然非常強大。儘管如此,自藍玉捕魚兒海大捷,北元宣告徹底滅亡後,蒙古三大分裂勢力瓦剌,韃靼和兀良哈都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承認自己是明朝一部分。貼木兒東征中國時就是蒙古瓦刺部首先向明朝報信,並已準備出兵截擊。而西域地帶赤斤蒙古各部也已嚴陣以待。此事明成祖也曾下詔書嘉獎之。終明一朝,除了土木堡之敗後也先曾打出「復大元疆土」的口號並很快失敗外,蒙古割據勢力無論與明朝是戰是和,都終未敢宣稱什麼獨立,更沒說什麼「反明復元。」

  明朝中期韃靼部雖然時常南下騷擾,但除了「庚戍之變」嚴嵩自壞長城外,並沒有造成大的禍患,危害比匈奴要小的多。而且俺答汗的要求不過是要明朝冊封其一個諸侯名分,只是由於明朝政策失當,才使得長城沿線兵連禍結。後來明朝任用戚繼光,給其以沉重打擊,終使其歸附,並封為順義王,從此明朝與蒙古再未發生過戰爭,明清戰爭初期大部分蒙古部落也站在明朝一邊,為明朝提供戰馬,甚至出兵助明攻清。確切的說,終明一代,蒙古三大部落早已成為明朝一部分,漠北草原為明朝領土,其與明朝的戰爭不過是地方勢力的反叛而已,明朝對蒙古的打擊也為清朝可以有效的管理蒙古奠定了基礎。而明成祖永樂的五次北征,更是沉重打擊了蒙古部落中的反叛者。後來也先攻明,雖滅明朝五十萬大軍,但南下中原只是他一相情願,大部分蒙古王公並不支持,與于謙決戰北京的蒙古軍也多為也先本部人馬,其他蒙古部落並未參戰,而也先失敗後,又是親明的蒙古貴族殺死也先向明朝請和,換得明朝對蒙古各部的重新冊封。

  反觀清朝,雖然俗話有「明修長城清修廟」來讚揚清朝對蒙古的政策,仔細看來,當時的蒙古力量分散,難對滿清形成威脅。使清朝有足夠的條件來對其進行懷柔。但即使如此,一個小小的准葛爾蒙古依然是困擾了康雍乾三代。清朝多次遠征均勞而無功。再就是新疆地區,有人說從唐朝勢力退出西域一千多年後,直到清朝,中國人才又一次在西域建立有效統治。這是忽視最起碼的事實。明朝初期徐達收復甘肅青海後,即派使節前往西域進行招撫,後朱元璋又冊封了當地維吾兒族首領,天山南北路盡皆臣服明朝。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後,西域各部伊斯蘭教派首領都要接受明朝的冊封。永樂時期更在西域設立哈密衛等8衛,派駐軍隊,並任命當地貴族為官員代理明朝行使西域管轄權。而明朝冊封的西域各王,其屬官均由明朝任命。明朝與西域的關係,實質上已是中央政府對地方的關係。甚至到順治朝時,西域各王還以保大明江山為名,抗拒滿清勢力進入西域。滿清建立後出兵西域,消滅了西域各大割據勢力,這是一種進步,但也導致終清一代,新疆戰亂不絕,前有准葛爾叛亂,中有回部獨立,後有張格爾起事。

  這其中固然有國外敵對分子顛覆和地方勢力獨立意識強等原因,但滿清的民族政策難道就沒有要反思的地方嗎?與明朝的懷柔相比,滿清的高壓政策無疑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為叛亂提供了土壤。滿清後期勢力衰弱,導致新疆落入外國之手,若不是左宗棠老將軍深謀遠慮,毅然進兵新疆收復之,同治皇帝和西太后幾為歷史的罪人!而沙皇俄羅斯更在此時趁火打劫,割佔我新疆大片領土,直到今天想來依然讓炎黃子孫痛心疾首。至於說到滿族的老家東三省,那更是一目瞭然,明朝設遼東將軍管轄東北,最遠處到達西伯利亞努兒干地區,都司衛所遍佈,努而哈赤建立後金,起兵攻明,不應看成外國入侵,而是地方勢力舉兵造反,東北在明朝時就是中國領土,滿族人自明朝初期就已是中國子民,我們今天說清朝是中國的朝代,原因正在於此。從領土上看,滿清基本是接管的明朝的領土,對鞏固領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在拓展疆域上成就並不大,割讓領土倒為歷朝代之最,連宋朝也自嘆不如。

  許多歷史學家頌揚滿清,還有一個重要的論點就是民族政策,特別是時常以清朝的民族政策與元朝的民族政策相比,以證明清朝統治者的開明。那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元朝實行的是民族壓迫政策,將全國人分為四等。並廢除科舉,強烈排斥漢族文化,但畢竟沒有強令百姓剃髮易服。其民族政策雖然愚昧極端,卻還有開明一面,對各民族風俗更是兼容并包。滿清對漢族雖然表面懷柔,尊孔尚賢,但一道剃髮令卻是毀了漢族千年的衣冠文明。而在科舉取士和選拔官吏上,更是有許多不公平的政策,所謂科舉取士滿漢比例各半看似公平,但滿族人口遠遠少於漢族,其實是以表面的公平替代了實際的不公平。而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雖也表面滿漢平衡,但多以滿族大臣為首,漢官只處於從屬地位。康熙朝時兩個滿族大學生明珠和索額圖黨爭,把國家禍害的烏煙瘴氣,乾隆時滿族大臣和紳專權,更是把國家鬧的財力枯竭。


  何況,滿清貝勒分管六部,更是掣肘漢族大臣的權利。滿官見皇上稱奴才漢官則稱臣,稱呼差別就可看出親梳冷熱。同時滿漢不通婚更是歧視政策。文字獄更是殺害了多少漢族人才,乾隆修《四庫全書》,對文化的毀滅比秦始皇更可恨。滿族是中國的滿族,滿族文化最終還是被漢族文化所同化,但由此說滿清統治者民族政策開明則是不對的。與元朝統治者相比,滿清的民族政策是相對開明的,但其中也是有極大的保守和狹隘。奴化思想的教育更是給中國人心中種下了劣根性。相比之下,明朝的民族政策比滿清則開明的多,明朝初期,對歸附的蒙古王公一律禮遇之,沒有半點歧視。俘虜的蒙古兵也一律優待,願留在中原的則分其田地助其安家,願回蒙古草原的也為其發放路費。明朝滅元時多數蒙古被俘士兵多數願留在中原,最終被漢化。對新疆西藏的冊封更是盡顯胸懷。朱元璋更是說:無論蒙古,色目人等,盡為中華子民,需平等待之。滿清平定西域,屠殺了整個准葛爾蒙古,而明朝無論是徐達西進甘肅青海還是永樂皇帝掃北,都未出現過類似的民族殺戮。因此整個明朝西北和西南一帶,基本沒有出現過大的民族反叛。

  至於今天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康乾盛世的經濟成就,其實其中更存在有極大的水分。最具諷刺意味的就是王聰起義發生在乾隆時代,參加者多為貧苦農民。可見康乾盛世中貧富差距到了何等地步。白蓮教士兵還曾奇襲皇宮,以至嘉慶皇帝嘆息說「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後來的太平天國起義更是席捲了整個南中國。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曾把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成功的形容為一個駝峰形狀的發展過程,即從漢到北宋中期,形成了中國生產力發展的第一個高峰。自南宋到元慢慢下滑,到元朝中期開始回升,到明朝中後期達到又一個高峰。而康乾盛世無論如何恢復,也沒有達到明朝的最高水平。康乾時代天下基本承平。但滿清的國庫卻大部分時間都是空虛的,每遇到戰爭或者災荒,國庫用度就捉襟見肘。電視劇〈〈雍正王朝〉〉和〈〈天下糧倉〉〉都已經清楚的再現了這一史實。這真是對康乾盛世的一個絕妙諷刺。雍正皇帝攤丁入畝,是中國稅收制度的一大進步,並使滿清一度國庫充盈,可惜好景不長。乾隆沒用了幾年就把這些家當敗壞光了。有人讚揚說乾隆時期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世界第一。

  好個世界第一?笑話,什麼世界第一,中國歷代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國民生產總值都為同時代世界第一,怎麼就偏偏拿出個乾隆來大吹特吹呢!滿清時期,早年的野蠻圈地制度是對北方農業生產的慘重打擊。幾乎把北中國變成牧場。為收台灣遷界禁海。更是對東南沿海生產力的沉重打擊。後來全國統一,經順治乾隆  兩朝經濟恢復,但與明朝時期的最高水平相比還是有所差距。乾隆時期更是拉大貧富差距,導致了長達九年,遍及西南的白蓮教大起義。此時滿清立國大概一百五十多年,有人拿康乾盛世的三點八億人口來說事,事實上三點八億人口更多的是以為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的結果,使民間不必再隱瞞人口。而原本在明朝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在滿清時代更是舉步維艱。明朝也曾海禁,但到1567年倭寇平息後就已開放港口,使沿海工商業迅速發展,幾乎開闢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名將鄭成功的家庭就是海商起家,東林黨事件中江南富商的資助更是支持了東林黨的大多數活動。即使是閹黨捕殺東林黨時期,對江南商人還是採取了保護政策,而滿清僅因一本〈〈明史〉〉就將刊刻此書的商人滅族。滿清時代工商業卻日益委瑣,發展不大,海禁沒開兩天又重新禁止,只保留廣州澳門兩地,導致沿海工商業原地踏步。

  反觀明朝,雖然後期財政緊張導致民亂四起,但並不全是生產力被破壞的原因,更多的是政策失當稅收失調。當時的江南以及東南地區還是非常的富庶。而在明朝盛世之時,經濟的成就更是驚人。明朝的城市繁華壯麗,西方傳教士們都曾在遊記裡讚歎過明朝的富庶和繁華。無論手工業,農業還是商業,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永樂時代雖五次用兵蒙古,但國庫依然充實,甚至支持了鄭和七次遠下西洋的壯舉。後來的仁宣之治更是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仁宣時期的府庫充盈堪比文景時代,也正因如此,明朝才有充足的國力從容應對了土木堡之變後的危機,打退蒙古轉危為安。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嚴重,正德時發生劉六劉七起義,但這些起義多是局部性的,無法與滿清時期的白蓮教起義相比。還有一個事實說明明朝生產力的強大,那就是明朝養活了200萬軍隊,滿清三點八億的人口卻只能支持80萬軍隊。與滿清相比,明朝的生產力發展幾經反覆。但明初的休養生息政策遠強於清初的圈地政策,使明朝經濟能很快恢復。

  明朝初期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堅持科舉選材,任人唯賢,吏治相對清明,直到中後期腐敗才逐漸嚴重起來。滿清則在建國時就推出了名目繁多的選官方式,變相賣官予爵,異途出身的官員使吏治大為混亂,使滿清貪污之風屢殺不止,康熙雍正都曾大規模治貪,收效甚微。清末的腐敗不亞於明朝,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明朝縱然到了後期,還有海瑞這樣的清官廉吏。滿清卻流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止官員勒索百姓,甚至皇帝也勒索官員。朱元璋為了肅貪,殺了自己的女婿。有明一代因貪污罪被株殺的內閣大學士就有十五名,而終滿清一朝,除和紳外,卻從沒因為貪污而株殺過一位一品大員,。在經濟建設上,明朝兩次大規模整頓黃河,保證了黃河的安寧,而終滿清一代始終水患不絕。勒莆治黃河只完成一半,便以濫用民力的罪名被革職。結果整個十八世紀裡黃河兩次改道,危害無窮,滿清也因這兩次災害整得稅收大減,國庫空虛。不得不查抄不法商人財產來充實國庫。

  在海外貿易上,明朝中後期,中國商船東至**,西抵中東,貿易繁盛,小說〈〈三言二拍〉〉曾記述了此繁華景象。明朝嘉靖年代也一度國庫空虛,但經過隆慶時代的稅收改革,成功遏止了土地兼併,縮短了貧富差距,以一條鞭法緩和社會矛盾,增加財政收入。張居正時代國家年收入達八千多萬,超過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萬曆九年國家府庫充盈,即使十年鬧災也總可支持。也正因如此雄厚的財力,明朝才得以重建一支強大的軍隊,打贏朝鮮戰爭。只是由於後來萬曆廢除一條鞭法,才使得明朝後期財政緊張。但與滿清相比,明朝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無疑是成功的,明朝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冶煉技術絲綢技術,明朝的商品遠銷歐洲美洲,東南沿海的蘇州,泉州,廣州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明朝在農業上引進了三季稻和玉米土豆等作物,提高了糧食產量。有人說滿清的耕地數量多於明朝。那只能說滿清對於邊疆的開發比明朝做的要好。但是在國庫存糧方面,滿清的最高水平尚不如明朝中後期的正常年景。當然,明朝的農業政策失誤也很多,比如萬曆後期沒有遏止新一輪的土地兼併,加上農業稅收法令嚴酷,竭澤而漁。終於導致了民變四起的局面,釀成了明朝末年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

  但中國封建社會的生產力,確實是在明朝達到了頂峰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ingfe30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